4月23日, 比亞迪拋出了一項近乎“免費”的18億員工持股計劃。這個計劃的背后, 可能有比亞迪自己的“正念”。一方面, 4月初剛剛宣布“all in”電動車的比亞迪, 需要給員工“一顆定心丸”;另一方面, 全面轉型電動汽車的比亞迪, 面對的將不再是傳統的燃油車, 而是造車新勢力。 , 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 基本都是走燒錢搶市場搶人才的策略。比亞迪此時送出18億元股權, 可見司馬昭留住人才的用心。 “解放”員工18億元股權, 這是比亞迪給予的股權激勵。 4月23日, 比亞迪推出了近乎“免費”的員工持股計劃。公司擬以1.8-18.5億元回購公司股份, 用于實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公告顯示, 預計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人數不超過1.2萬人。令人意外的是,

員工持股計劃的轉讓價格為0元/股。這也意味著, 比亞迪“送出”了1.2萬人的18億股, 平均每人將免費獲得價值15萬元的股份。而這個“免費”禮包的背后, 或許還有比亞迪的“細心”。斥資18億留人才, 遭投資者質疑。 2021年, 在C端用戶需求持續爆發的大背景下,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景氣度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據統計, 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融資總額將首次突破1000億, 同比增長長 159.4%。這場新能源熱潮改變了資本市場的每一個角落, 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缃缭燔嚨陌咐芏?。而人才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 也被各大車企爭相搶購。在這股“國民造車”力量的帶動下, 各大造車勢力之間的人脈之爭愈演愈烈。就連比亞迪這樣實力強大的比亞迪也坐不住, 推出了“零元收購”員工持股計劃。
       只為留住人才。對于零元持股計劃, 比亞迪表示, 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激活公司技術創新能力, 保持行業競爭優勢, 促進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股東利益、公司利益與核心團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 提升公司整體價值。然而, 要拿到這筆錢并不容易。
       具體而言, 員工持股計劃的三個解鎖期績效考核指標為經審計的合并財務報表收入增長率不低于30%、20%、20%。根據比亞迪2021年營收2161.42億元, 預計2022年至2024年, 公司營收將分別達到2809.85億元、3371.82億元、4046.18億元解鎖這部分股權。拿到股份的員工可以說是喜出望外, 但也有一些高興, 也有一些悲傷。這種“讓步”行為引起了公司中小股東的強烈不滿, 甚至質疑公司所謂的“利益轉移”。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交流平臺上表示, “比亞迪在做這個法律嚴重損害了全體股東的利益, 全體股東的錢將無償贈送”, 并呼吁有關部門嚴格檢查該行為是否合規, 是??否存在過度激勵?;仡櫄v史, 老虎財經發現, 這種“零元購買”的員工持股計劃在A股中并不少見。今年以來, 東山精密、開潤股份、富光股份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也是“零成本”。值得注意的是, 復光股份和東山精密的員工持股計劃沒有考核機制, 因此被監管部門詢問了復光股份。在被監管部門詢問后, 富光股份迅速修訂了員工持股計劃。受讓價格調整為10元/股, 無受讓出資, 新增公司層面的整體績效考核目標。對此, 業內人士表示, “低成本的員工持股計劃本身就比較敏感, 此時股權解鎖條件的設置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比亞迪員工持股計劃考核機制的建立就比較中肯。而在網友口中, 也不存在“轉移利益”之嫌, “全押”電動車是“白贈”股權給員工之前, 比亞迪做出了“全押”電動車的“大膽”決定。 4月3日, 比亞迪宣布, 根據戰略發展需要, 自2022年3月起停產燃油車, 將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公開數據顯示, 在2021年比亞迪年銷量73萬輛, 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60.38萬輛, 占比81.58%;燃油車銷量13.63萬輛, 占比18.4%。這意味著比亞迪或將成為全球首家正式宣布停產燃油車的大型車企。這也意味著, 未來比亞迪將面臨來自其他造車勢力的更加激烈的競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

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車企中依然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根據乘聯會發布的2022年3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最新銷量排名, 比亞迪3月累計銷量為10.31。 10000輛, 火車公司第一。但是, 比亞迪今天的成功, 并不代表明天依然會成功。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除特斯拉外, 其他車企仍缺乏核心技術優勢。仍然處于完全混戰的狀態。不僅是家喻戶曉的“魏小莉”, 就連做電動車的小牛, 甚至蘋果的超級代工廠立訊精密、富士康等也都加入了混戰。而在混戰的過程中, 肯定會有后來者加入, 試圖超越。傳統車企轉型尚需時日, 一些新勢力中的車企也在不斷跟進。再加上技術路線上的不確定性, 未來還有多少家公司發展尚不確定。另一方面, 比亞迪全面停產燃油車, 更像是一張加速燃油車產業全面轉型的多米諾骨牌。大眾、寶馬等傳統燃油車巨頭紛紛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規劃。而這些都是在燃油車行業深耕數十年的行業巨頭也將成為挑戰比亞迪地位的潛在威脅??梢哉f, 比亞迪的轉型之路任重道遠。安撫“軍心”還是留住“白贈”股權背后的人才?之前有老式燃油車參戰, 后來又有新勢力虎視眈眈。比亞迪的處境可謂“四面楚歌”。要想破局,

自然要穩住軍心, 搶奪人才。 2021年以來, 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兩旺, 行業景氣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讓本已激烈的汽車行業“搶貨競爭”更加激烈。老板直接就業數據顯示, 2021年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車企招聘崗位將呈現井噴式增長。其中, 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崗位的需求增長近一倍。與此同時, 工資也大幅上漲。數據顯示, 2021年造車新勢力給出的平均月薪為15367元, 同比增長21.6%。除了誘人的高薪,

股權激勵也是這些造車新勢力吸引人才的有力工具。以小鵬汽車為例, 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數據, 截至當時,

僅授予員工4, 321.85萬股相關股份未行權, 行權價0元, 行權期4年。 2733名員工。這也意味著這些員工的人均浮動利潤約為405.39萬元。只是以往車企之間的人才競爭, 多是造車新勢力從傳統車企挖走高管。主要目的是快速組建新團隊。今天, 這種搶人風潮越發深入和精細化, 有相關經驗的從業者成為了這些車企眼中的“香餑餑”。當時, 比亞迪還推出了員工保留計劃, 以防范人才流失的風險。 2015年6月17日, 比亞迪公告稱, 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傳福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2565.84萬股, 占公司總股本的1.04%。比亞迪表示, 減持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 減持獲得的資金將無息全額借給員工持股計劃持有人。根據公司當時披露的員工持股計劃, 其員工持股價格為每股55.71元, 員工認購數量為3259.06萬股。鎖定期為一年, 期限不超過24個月。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后不久, 公司股價開始連續幾年大幅波動。持股計劃在“卡頓”和“微利”兩種狀態中反復跳躍, 直至2021年。
       今年6月, 完成了員工持股計劃的減持。 2021年6月16日, 比亞迪發布公告稱, 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到期, 公司股票已被出售。當時, 比亞迪最新股價為232.32元/股。與員工持股價格55.73元/股相比, 員工計劃的浮動利潤最高可達416.87%。相同的就是綁定人才, 抵御人才流失的風險。從員工持股成本來看, 兩種比亞迪員工持股計劃存在較大差異。為什么會這樣?市場上有聲音表示, “一方面, 車企之間的人才競爭更加激烈, 激勵力度也相應加大;另一方面, 比亞迪剛剛宣布“all in”電動汽車不很久以前。讓軍隊的心平靜下來?!?